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时代答卷

hao333 2023-08-15 09:44:28 5619次浏览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放眼神州大地,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了24.02%;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

再看我们身边,天更蓝了、繁星闪烁,水更清了、鱼翔浅底,公园更多了、生态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底色,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看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行遍江南清丽地,绿水青山改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

正值暑期旅游热,村民们都忙着张罗农家乐生意。“现在环境好了,民宿生意也好做,每年暑假寒假、国庆等节假日都会爆满。”浙江安吉龙王村民宿老板朱丽英告诉人民网记者,现在村里共有三十余家民宿,都吃上了“生态饭”。

在安吉,像朱丽英这样立足生态经济的村民不在少数,距龙王村23公里的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从曾经的“靠山吃山”到如今“养山富山”,余村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好诠释。

从余村到安吉,从安吉到浙江,继而到全国,“两山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一个个“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故事,描绘出美丽中国更新画卷。

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时代答卷

在浙江省余村村,花簇与竹林相映成趣。受访者供图

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国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顶层设计日渐明晰,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实践探索脚踏实地,从福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的五美体系;到四川将美丽空间、美丽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再到杭州、深圳、青岛等城市提出更富雄心的美丽城市建设要求和目标,全国各级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用生态织就美丽壮锦。

看良好环境变脸上笑颜

“谢谢你,成都,谢谢给我带来这些美好回忆!”各国运动员点赞成都大运会:体验感太棒了!

8月8日,随着“雪山之巅”的闭幕式倒计时启动,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以独有的仪式感,在庄重、温暖、浪漫的氛围中,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

烟火气十足的大街小巷,宜居宜业宜游的天府之国,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让成都获得了世界声誉。随着近年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月至6月,成都观山记录达到31天,“蜀山之后”幺妹峰14次露脸,5月10日到5月14日,连续5天可以推窗见雪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呵护绿水青山,既是为全人类守护一方蓝天碧水净土,也是展示了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真抓实干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铁必须自身硬,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22年,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9微克,‘十三五’以来可比数据已实现‘七连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首次降低到1%以内。”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说。

高质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新时代十年,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至56%。

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城市绿化是城市品质的名片,推窗见绿、抬脚进园、移步闻香……在北京市西城区,数量众多的口袋公园、微绿地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翠珠,点缀着大街小巷,形成绿色织补网络,促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绘就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北京市西城区园林绿化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康欣告诉人民网记者,近年来,西城区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契机,统筹零散地块、闲置地、边角地和拆违空地等土地资源,结合社区服务、文化设施、停车设施等功能,新建茶马街游园、西单体育公园等口袋公园76处12.92公顷、微绿地141处6.48公顷。

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时代答卷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西南角的京韵园,是一处以京剧为主题的口袋公园。受访者供图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这些变化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让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看法治保障护航美丽中国

8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解释》根据刑法修改情况,针对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依法惩治环境污染犯罪,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业内专家认为,司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释》依法严惩各类环境污染犯罪,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刑事司法保护,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多方发力,进一步织密织牢生态保护“法治网”。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开始施行,以防控青藏高原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其他三部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一起,逐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

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时代答卷

南迦巴瓦峰山顶冰川高耸、形状俏丽,山间常有云雾缭绕,而山下则是植被茂密的藏区江南,景色优美。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科学严密、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逐步构建,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到《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的指导意见》,再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动真碰硬,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不久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2015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去年6月份,完成了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轮督察全覆盖,对20个省开展了督察“回头看”,对两个国务院部门、6家央企开展了督察。

“通过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共移交责任追究问题667个,被督察对象共追责问责9699人,其中厅级干部1335人,处级干部4195人,切实发挥了督察的警示作用。”黄润秋说。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应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充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良法还需善治,只有将顶层设计延伸到“神经末梢”,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激发生态建设内生动力。

在甘肃祁连山,从曾经的乱采乱挖、乱占乱建逐步恢复到林草繁茂、河清水畅;在宁夏贺兰山,无序野蛮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历史“疮疤”逐渐愈合;在昆明长腰山,滇池一、二级保护区内违规建筑已全面拆除,大地重披绿装……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如今,大美神州大地正在描绘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画卷,新征程上,定将涌现更多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