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绵延、碧水长流。在福建三明,成片的茂林修竹,是百姓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从上世纪80年代率先拉开全国林改大幕,再到新时代在全国率先试行林票、林业碳票制度,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之一,近年来,三明瞄准“两山”转化路径,先行先试,勇于突破,继续在深化林改上走前头、作示范,推动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让林改春风吹绿万顷山林,探索出一条生态惠民的康庄大道。
近日来,人民网记者走进福建三明,看三明如何画好“山水画”,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答卷。
林票制度盘活市场
2021年5月,全国首批三明林业碳票在常口村举行首发仪式,常口村领到编号“0000001”的碳票,被誉为中国碳票“第一村”。
2022年,常口村村民收到了村集体首次碳票交易所得,通过碳票获得经济交换和补偿。
常口村村民收到首张碳票分红。受访者供图
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的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常口村这张碳票共涉及全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全体村民,每人分红150元,实现了“碳票”变“钞票”。
三明林票和三明林业碳票样本。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林业碳票是三明推动林改的重要举措之一,要问林改给林农带来什么?那一定是绿色“效益”不断放大,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019年底开始,三明市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度改革。”福建沙县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讲解员王丽敏介绍,针对现有林,推出出让经营和委托经营两种模式;针对采伐迹地,推出合资造林和林地入股两种模式,具体采取何种模式,由农民自主选择,不搞一刀切。
沙县区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黄腾飞告诉人民网记者,近年来,三明市沙县通过完善林权流转机制,出台《三明市优化林权办证若干措施》,推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共享联办、全程免费”服务,加快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明晰林地产权,促进林权流转。推动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与村集体、林业大户、林农合作经营,加快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
“通过深化林票制度改革。在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林农合作经营制发林票基础上,加强与央企省企合作,以国家储备林为载体,扩大林票制发规模。修订完善林票管理办法,明确以人工商品林中的新造林、近熟林、成过熟林为主体开发林票,确保林票价值长期合理稳定。”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说。
潘子凡介绍,通过实施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即建好森林碳库、建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机制、建设区域碳汇交易体系、创新林业碳票制度和创建碳汇应用场景,推进林业碳汇提质增量。
目前,三明市已在11县356个村试点,面积24.2万亩,制发林票总额5.8亿元,惠及村民1.96万户、7.8万人,带动试点村村财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实现了国家、集体、林农三方共赢。
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两山学堂、云衢山漂流、常上湖观光竹筏……八月的高唐镇常口村,风景如画,游客纷至沓来。
村里的“邱姐擂茶馆”,是游客热门打卡地。邱彩立家是村里多年的生态标兵户、2021年省级绿色家庭。近几年,随着来常口村参观学习的游客增多,邱彩立在自家庭院里开起了擂茶馆,在家门口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张林顺介绍常口村现状。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常口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告诉人民网记者,村集体年收入从20多年前不足3万元提升至目前的185万元,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升至3万元以上。
生态富民强村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这些年,村容村貌在不断变美,村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一直没有变。” 张林顺说。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三明人守住了山,也护住了水。据了解,三明市坚持护、管、建相结合,全面深化河长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管理新模式。2022年全市综合水质指数1.5381,较上年改善4.7%,连续三年蝉联全省第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正步步实现
如今,连绵群山层峦叠翠,金溪沙溪碧波荡漾,绿地园林美丽舒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城绿意,诗意生活”的唯美画卷在三明的山水之间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