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争议,增强市场主体多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9月2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据悉,本次论坛以“加强多元保护 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论坛上,业内专家围绕如何化解知识产权争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分享最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机制。
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在致辞中强调了知识产权对于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她重点介绍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在2023年取得的五大合作成果,包括总干事访华和双方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在替代性争端解决方面的合作,中国被授权实体首次加入无障碍图书联合会等,并分享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推广仲裁与调解服务的新举措、新合作,展望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领域的深入合作前景。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赵杰表示,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积极推进建立健全版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中央层面建立版权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指导地方开展版权纠纷特色调解工作,构建版权保护共治格局。下一步,将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版权争议解决机制,提升创新主体对多元版权保护手段的运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王晓浒副司长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支持和引导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是关键问题。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表示,平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主要体现为专利,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底层技术创新,即夯实平台科技底座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二是用户体验型创新,即以流量竞争为目标,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聚焦在界面合理布排、交互便捷、响应快速等效果改善。马一德分析,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专利产品,例如电商、外卖、网约车、社交和短视频等应用程序,通常会高频地出现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创新方法在硬件前端直观可视,竞争者模仿复制门槛低,用户对场景、功能、操作的熟悉,容易在使用中忽视其技术改进创新价值。因此,知识产权确权保护在平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是平台经济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马一德表示,在平衡平台经济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治理中,一是完善平台经济领域的专利审查规则,将改善用户体验作为创造性判断的重要考量因素,发挥专利审查向前激励创新、向后促进运用的“双向传导”功能;二是鼓励技术创新,坚持技术中立的基本原则,相关监管机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用户等多方主体 “各司其职,合作治理”;三是谨慎平衡技术创新与公平竞争,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竞争执法,确保数字时代公共基础设施的充分可获得性,同时,建立事前监管制度,完善数字经济领域认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