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如茵、流水潺潺、一碧千里......在湖北省武汉市灵山文化生态旅游区渐次铺开的绿色中,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已深入人心。
荒山变绿,土地生金。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治理生态环境 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
湖北省武汉市南部的灵山有着丰富优质的石材资源。20世纪50年代,武汉水泥厂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家采石厂,高峰时曾有几十家采石场同时在此采石。然而,由于长年累月的粗放开采,在灵山周边所有采石厂全部关停后,灵山成了一座废弃矿山,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灰尘。
据了解,几十年的粗放式露天开采导致灵山矿毁损面积1438亩,裸露山坡与露天采坑满目疮痍,采矿弃渣与危岩体随处可见,地表生态植被毁损殆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019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江夏区开始修复废弃的灵山,灵山矿区作为武汉市首例复垦利用的先行试点开工建设。通过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推进水系贯通、客土重填、植被恢复、景观打造,推动实现生态植被覆盖率80%以上,水系全面贯通,土地指标全面释放,切实把“灰天泥地”变成了“蓝天绿地”。
灵山一期矿坑修复前后对比。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供图
矿山变绿、矿水变清、矿渣变宝,生态治理重塑了灵山的面貌。据悉,灵山矿区将“矿坑”变“金坑”、“废山”变“银山”,逐渐形成“矿山修复+文旅赋能+和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随着江夏区灵山和将军山治理复垦的推进与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灵山恢复了花海遍野、草甸丰满的绮丽风光。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灵山生态景观
秋阳杲杲,天高云淡。行走在灵山的彩色步道上,习习清风送来满身花香。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已打造出缤纷的山林景观。景区内,金色梯田美不胜收,拾阶而上,高山草甸顺着山势起伏;一棵“孤独的树”矗立山巅,俯瞰远处的油菜花海、采矿旧址;穿越千株樱园、桃林蜿蜒直达谷底,“矿坑花园”已成为绝佳的拍照打卡地。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绿色景观。人民网王绍绍摄
从“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废弃矿山摇身变成被誉为“江城亚丁,武汉婺源”的生态灵山,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打造离不开生态理念的贯彻落实。
据悉,湖北省在稳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遵循自然地理格局,形成“一脉、双网、四屏、多点”的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同时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修复。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是江夏区践行“生态立区”、“文化名区”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工程。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工业矿坑、矿山、矿水和农林景观为主题特色,整合优化山、水、林、田、湖、草、花、洞、村湾综合资源,对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政策,以“游江夏灵山,赏矿世奇苑”的综合景观持续吸引游客。
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农文旅融合并进
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咏梅,“矿谷画廊、田园胜境”的灵山按照国家级生态修复示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4A”级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标准规划、建设和营运,探索“绿色矿山旅游+”的发展路径,融入了矿山文化、江夏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创、科普研学等元素。
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结合“矿山复垦+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共同缔造”五大理念,推出多种让游客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
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人民网王绍绍摄
据了解,在湖北省政府全面推进“十四五”旅游规划过程中,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全力参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身心投入湖北共同缔造、共同富裕民生工程。景区内,纸坊街、乌龙泉街村民共同参与建设了便民停车场、农产特卖店、餐饮美食馆、乡村民宿等设施,做好文旅的配套服务。
“灵山开创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街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先河。运用社会化市场机制修复废弃矿山,既满足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增强了国有企业实力;又能盘活废弃闲置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灵山修复只是第一步,江夏区制定了“青山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区剩余19座废弃矿山全部修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