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初见希腊 犹如故人归

hao333 2023-10-07 16:53:39 8512次浏览

提起希腊,有人想到蓝顶教堂,有人想到梦幻海滩。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开启儿时想象力的国度:普罗米修斯舍身盗火,蛇发女妖把人“石化”,一个金苹果引发了特洛伊之战……我对古希腊众神的技能深感好奇,对无可反抗的“神谕”充满疑虑,也会幻想自己某天醒来,可以像《圣斗士星矢》里的纱织一样“变身”雅典娜。

上大学后,在西方文学和西方哲学课上,与希腊相联接的是一连串永载史册的名字:大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大诗人荷马,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群星璀璨、熠熠生辉,让我在回溯文明历史的同时,也想一睹现代希腊的风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借此机会,我以记者的身份来到希腊,行走在这片蕴藏着古老智慧和神秘魅力的大地上,感动总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初见希腊,犹如故人归,亲切又美好。

记者手记:初见希腊 犹如故人归

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庙。人民网记者 葛泰佚摄

雅典卫城建筑群,位于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拾阶而上,走在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曾经走过的路上,仿佛穿越时光的长廊,延续人类文明的古今对话;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少女廊柱映入眼帘,那些抽象的逻辑概念、朦胧的远古众神逐渐变成了鲜活生动的文化意象。尽管这些建筑长期被脚手架覆盖,6个美轮美奂的少女廊柱已是复制品,但却没有减损建筑质朴而恢弘的气质。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学者曾透过这些断壁残垣窥见古老文明的辉煌。在诗人雪莱看来,“那些微妙纤细而又深奥难测的心灵的残骸断片,仿佛是一片优美的雕塑品的废墟,隐隐约约地向我们昭示了整体的灿烂完美”。站在卫城俯瞰雅典城市全貌,凝视过去和未来,不由让人感叹,希腊社会形态在变,但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却延续了下来,浸润着希腊人的美好生活。

记者手记:初见希腊 犹如故人归

站在卫城俯瞰希腊城市。人民网记者 郭冠华摄

在遍地古迹的山脚下,雅典卫城博物馆尤为惹眼。它不只是一座“透明藏宝阁”,还是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文化景观,阐释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帕特农展厅以现代建筑语言,几乎等比例还原了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空间,当参观者缓缓抬头仰望岩壁上的大理石,通过透明玻璃窗遥望卫城,在看与被看之间,丰富了空间体验感,仿佛置身于几千年前的帕特农神庙之中。

伟大的文明自有相通之处。希腊著名作家卡赞扎基斯曾说过,“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神遇”雕塑面向彼此、侃侃而谈,两位分别代表中国、希腊文明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对话,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休戚与共。

记者手记:初见希腊 犹如故人归

出自酒神剧场的浮雕,刻画了舞者的形象。人民网记者 郭冠华摄

在轴心时代,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欲勿施于人”,和苏格拉底“人为本”的朴素理念不谋而合;维纳斯雕塑所体现的美与和谐、酒神剧场舞者浮雕衣裙飘逸,让人联想到中国书法的气韵、中国绘画“吴带当风”之致;两国的思想家都倡导“哲学作为生活的艺术、作为生活之道”的理念,为人类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由梆子戏改编的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第一次将古希腊文本展现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舞台上,“中希华人戏剧联盟”把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故事巧妙地与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嫁接”成《新·白蛇传奇》,这些文艺作品包含着两国丰富的文化基因,收获了两国民众的喜爱;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促进两国学者互访、文化论坛举办,伴随着汉语在希腊的推广和应用,翻译出版中希两国经典文学著作,中希文明交融之美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相知跨千年,携手创未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希两国正树立起和谐相处的典范。在走访希腊的这些天,我经常感到中希两国文明理念相似、民众友谊深厚。比雷埃夫斯港的员工、色雷斯风电站的工程师,发自内心感激“一带一路”为中希共同发展创造新机遇,而“Z世代”的研究生们,也对中国文化充满浓厚兴趣,“将来一定要去一次中国!”

日落之后,雅典卫城脚下的阿提库斯古剧场热闹了起来。在我们到访卫城的前几天,中国钢琴家郎朗的音乐会就在这里上演,连日的高温丝毫未削减观众们的热情。穿越时空隧道,两千年的希腊古剧场焕发青春活力,奏响中西方音乐的共鸣。我们衷心期待,中希两大古老文明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