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hao333 2023-11-05 09:37:42 7084次浏览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累计增速逐季回升。同时,营收利润加快恢复,效益水平持续改善,新动能快速成长,企业预期向好。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怎样推动工业稳增长?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形势?保持平稳增长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

金壮龙:从量来看,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8万家,比2022年底增加2.6万家。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月同比增长4.5%,考虑到去年9月基数高,这个成绩十分不易。

从质来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2.9%。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上半年,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过10万亿元。1月至9月,178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万亿元。

从势来看,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目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呈现向好态势,9月份六成以上工业行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0个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

要看到,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产业韧性强,升级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

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组合拳”正加力显效。“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居民消费潜力、经营主体活力。我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将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大市场机遇。

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这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全国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增强了全社会发展制造业的信心,将有力推动政策和资源要素向工业经济集聚。

总之,四季度,我们有信心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十大重点工业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还有哪些考虑?

金壮龙:今年以来,我们突出抓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这十个行业,占GDP比重均在1%以上,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产值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性强,稳住这些行业对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实施了2023年—2024年稳增长工作方案。目前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汽车、钢铁、电力装备、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恢复向上态势;轻工业生产恢复向好。在重点行业带动下,9月工业增速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4.5%的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注重打好政策举措“组合拳”,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巩固拓展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加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已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的精准对接和协同发力。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作部署,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文件。

多措并举扩大需求。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系列规划重大工程,紧盯四季度可达产重大项目,推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加大力度。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作用,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

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制造业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巩固提升5G等重点产业优势;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持续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记者: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金壮龙:我们将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锚定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矿产资源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依法依规、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锂电池等领域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要继续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高水平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总结借鉴优势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激发涌现更多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国际竞争力强的“中国制造”名片。

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材料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标准研制,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五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形成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支持45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向世界级水平提升。

记者: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下一步有何规划和考虑?

金壮龙: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时代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蕴含着巨大有效投资需求。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到318.9万个。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广泛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85%以上工业大类,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70家。全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到209家。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培育196家绿色数据中心,5G基站的单站址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

我们将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夯实数字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算力、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聚焦芯片、高端服务器、智能传感器、通用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系统等重点环节,增强源头技术供给。

强化应用牵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试点示范,加快“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

健全服务体系。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装备、软件、网络等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培育一批优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智能制造专家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促进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应用。

营造良好生态。加快关键标准研制推广,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生态。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支持重点行业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发展壮大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

我们将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制造、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航空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金壮龙:总体看,前三季度,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多项关键指标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由降转增。9月,小微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4%,环比上升11.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采购指数为50.6%,连续2个月回升,企业预期持续改善。

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有不少困难,订单不足、成本上升、回款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集中化解一批拖欠企业账款。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综合督查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生效。

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研究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和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抓实首批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打造一批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样板。

强化精准高效服务。出台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找订单、降成本、育人才、解难题。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覆盖面、可得性。继续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促进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力度,发挥双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服务平台,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支持中小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