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tv.people.com.cn/img/player/v.js"></script><script>showPlayer;</script>
喝一杯无人机送来的现磨热咖啡;在拥堵的早高峰打个“空中的士”上班;乘坐水陆两栖飞机来一场“陆海空”立体式观光……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片里的5D城市魔幻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而推动上述场景实现的,就是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低空经济”。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何为“低空经济”?首先从概念上来看,“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其次从产业链来看,“低空经济”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一系列的场景拓展延伸,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效益和便利。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和日本的东京、大阪作为较典型的“低空经济”发展城市,均已形成“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建设”的发展模式,带来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大潮正滚滚而来、势不可挡!
顶层设计方面,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力度出台利好政策。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抓机遇争相布局;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相关产业穿上了法治“防护衣”。
技术保障方面,在科技进步的助推下,我国应用型无人机受到市场青睐。无论是“载人”还是“载货”,应用型无人机的相关技术设想概念均已落地,并在不少城市展开试点。此外,2023年10月13日,中国民航局颁发了“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航空器型号合格认证,标志着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时代的到来。
在顶层设计和技术保障的双重支撑下,“低空经济”可以“飞”多高?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高达5万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低空经济”是开创性的新业态,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专家指出,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低空飞行才刚刚起步。未来,需要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支撑起低空“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飞行,从而助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
出品人 叶蓁蓁
总策划 赵强
总监制 孙海峰
制片人 章斐然
监制 吕骞
策划 陈键
文案 杨曦
剪辑 张晨
包装 赵晨
设计 赵若楠
"2024新机遇前瞻"系列:
《财米油盐》|国货“潮品”,给我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专题:《财米油盐》——你的财经宝典